当前位置: 注塑机 >> 注塑机优势 >> 农村人从单车交公粮摩托车到私家车全经
单车(现流行叫自行车)
70年代初能拥有一辆单车(现在流行叫自行车)的人生活算得上是富裕的了,我还清楚记得一般有单车的都是单位上班的人或且是单位的专用车,那时农村生产队有几辆的村庄也只有少数,不知你是否知道那年代买个素汤河粉八分钱,肉汤河粉1毛钱,一个糖一分钱呢。
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,农村才有少数人也买起了人生中的第一辆单车,我家是73年才买有的,这是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;而那时我也只是听说(三大件)而已,在我们农村根本没有谁达到,可能够拥有这(三大件)的也只有城市、县城单位上班的工人,他们结婚时才买得起,我们农村人是连梦都不敢梦的事情,如今(三大件)很多年青人根本还没听说过呢。
到了80年代中期,也就是改革开放后,农村人由于外出务工也叫(打工)的人慢慢增多,从那时候农村人结婚(三大件)也学着城市人开始流行了。
交公粮
自从我记事开始,那时还是大连队的,还没有分队,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下旬是交公粮最热闹的季节,农村人没有拖拉机,像我们村还是用十几辆连轮子都是木头做的大牛车拉去县城上交的,一个村的公粮得用近十天的时间才能拉够上交的任务呢!
后来分田分地到户之后,上交公粮自然就分摊到各家各户了,分田分地到户之后上交公粮的场面完全变了个样,每年上交公粮时,农民们都是用人力车也就是木板车,一户两个人共同把上交的粮食,用木板车运送到县里粮所上交的,一去就是一天;而且粮所的工作人员还要用嘴咬过,再用仪器测量过,如果送去的稻谷晒得不够脆、测量不达标的还要拉回去重晒,这样的事是很多农民都有遇到过的。
可是在那年代国家政策就是这样,农民们不得不遵守呀,因那年代种植与科技都比较落后,农民种植的产量非常非常低,很多人上交完公粮之后所剩的粮食根本不够家人吃,只能靠种些红薯,芋头之类的东西来填饱肚子罢了;后来国家出台了好政策,农民们不用上交公粮了,从此农民才算有粮吃不挨饿了。
摩托车
自从开放没几年,有些脑子灵活的农村人出去经商赚了些钱,买起了摩托车,那时的摩托车可值钱了,一辆70C的嘉陵都7~8千元,有辆摩托车的人,在村里都是数一数二的(有钱佬)了。你可能还不知道吧,出去进工厂打工也只有多一个月呢,如想买辆摩托车得打几年工才能买得起。
到了90年代农村人外出务工的人员也越来越多,工厂的工资也有所提高,很多的工厂都是计时工资元一个月,有些计件的工厂能拿到~元的,有的能达千元以上的都有了。
我算是我们村走出去比较早的人了,我92年到达广东珠三角地区的,那时的我也算是比较幸运的,出去头几个月在厂里做冲压工作,计件工资有多,后来厂里发展买了注塑机,老板安排我学习注塑机的操作流程与操作产品技术,学习了一个多月老板叫我领班(注塑主管)工资计件+提成,月工资有1~0元,在那干了一年多终于买上了我梦想的摩托车了,由于观念问题吧,可买回去之后很多人还说,又不做生意买车干什么?
可是谁也没料到,随着时代的变迁到0之后摩托车成为了人们出行的必备工具了,到田间地里干活的都骑着摩托车去了。
私家车
说起私家车,在十多二十年前买私家车的人基本上都是国营单位上班、自己做生意、开公司、开工厂的人才买有,像我们农村的人几乎没有谁买有的。
据我所了解,很多的农村人基本上都是在0年之后靠出去打工赚了些钱,有的人就在城里买了楼房,还有多数人在自己的家乡建起了楼房,有起1~3层的也有4~6层的不等,起楼买楼经过了十来年的历程,起码来说有90%的人都买有或起有了。
自从十年前农村人外出务工、打工的有很少数人开始买私家车
,不怕被你笑话,我也是九年前才买有的,就目前这5~6年之间,农村的私家车随处可见,一家两台三台的都有,现在保守估计农村家庭平均来算应该达到70~80%的人买有了私家车。
朋友们小编所写的过程你是否全程经历过,或者都经历了哪些,你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请评论区留言分享。